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78年湖北轻工业学院马列课部。1985年,湖北轻工业学院与湖北省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湖北工学院,在马列课部的基础上组建了政治理论课部。2002年4月,湖北工学院学生工作部德育教研室并入政治理论课部,组建湖北工学院社科系思想政治理论课部。2004年,学校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以后,课部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部。2010年11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基础上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标准,已形成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立场坚定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110人,其中专职教师44名。专职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讲师1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9.09%;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人,占教师总数的68.18%。现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十佳思政课教师”1人、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省“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4人,校“师德标兵”2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受聘我校特聘教授。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历年评教活动中思政课教师的学生满意率均在90%以上。学院获省级精品课程1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部获评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名教师获全国首届思政课教师展示二等奖、1名教师获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组二等奖。2018年学院获评“湖北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和湖北省“五个思政学科思政”改革示范点。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2015年以来,学院教师相继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项、教育部项目8项,湖北省社科基金15项,主持各类横向课题20余项,各类项目经费总计达400多万元。近年来出版专著、教材22部(册),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发表在CSSCI、SCD以上的期刊140余篇,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国内学术影响不断扩大。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加强学位点和专业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校级重点学科为依托,打造绿色生态工业文化和红色马院为目标,不断凝练研究方向,在工业文化与企业政治、网络舆情研究、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党风廉政建设、湖北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等方向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团队。学院现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研究平台和网络舆情研究中心和大学生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等2个校级研究平台。201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校学科建设评估中名列第一。2018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名列软科排名前50%;2019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名列软科排名前46%。
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授予权,下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工作,近四年来共培养研究生100余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研究生获“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项。2019年,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团队获全国大学生“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二等奖。
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服务活动。如参加省委讲师团的各项理论宣讲、与潜江市红庙社区共建“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等,开展了为社区居民理论宣讲、“马克思主义经典诵读”、“理论热点面对面校地文化汇演”、社情民意调研、志愿者服务等系列活动,学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院先后获得湖北省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先进基层党总支、学校二级党组织党建考核优秀等荣誉。
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和《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以“六个要”为要求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以“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努力办好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为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主导型学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